师炜:“90后”女车手的“飞驰人生”
发布时间:2025-10-09

本文转自:今晚报

  引擎轰鸣,轮胎与赛道摩擦出焦灼的气息。国际汽联F4方程式中国锦标赛第八轮比赛于5月18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。在赛前的热身环节,师炜驾驶赛车跟着大部队不断摆动,像一匹回归战场的战马,蓄势待发。

  一个多月前,师炜以中国首位F1学院外卡车手的身份闯进F1中国大奖赛的聚光灯下,成功“破圈”。如今,她重返上海国际赛车场,和27名男性车手角逐F4赛场。最终,她以第12名完赛。

  “赛车最让我着迷的,是能在每场比赛中见证自己的成长。”面对质疑声和赛场突发情况,取得中上游的成绩让师炜“比较满意”,因为对她而言,这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,“面对原来的自己,也迎接新的自己”。

  原来的师炜生活在“ 朝九晚五”的框架里,但下班后,骨子里对运动的热爱让她常常泡在卡丁车场和攀岩馆。2018年,师炜辞职转型成为一名运动博主,“朋友们都觉得我疯了”。回忆起当时的决定,师炜坦言:“就是坚信自己的视频能带更多人接触不同的运动,对我而言,这更有成就感。”

  此后,从滑雪到潜水,再到驾驶轻型飞机,“上天入地”间,她获得了和世界深度“对话”的时刻。2020年,在浙江武义自由方程式比赛的一次试驾后,师炜“发现”了赛车运动:引擎的轰鸣从脊柱直冲大脑,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刺激着神经,赛车座舱如同钢铁蒸笼,温度高达50~70摄氏度,车手穿着厚重的防火服,体温能飙升至40摄氏度以上,心率逼近180,“相当于穿着棉袄在高温下负重长跑,同时要在0.1秒内完成七八个判断和操作”,这种极限的状况,要求匹配同样的专注度。

  保持专注并不容易,尤其兼具职业车手和自媒体人的双重身份,师炜不得不练就快速切换状态的本领,“上一秒还在拍摄视频,下一秒坐进车里就要开始高强度训练”。可有时师炜也会招来质疑,她似乎习惯了被质疑,在赛车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运动领域,女性的体能、外貌等都可能被当作“不适合”的“证据”。几年前,她在领克杯统规赛中拿到全场冠军,迎接她的不是掌声,而是“这是品牌方内部操作”“她的车肯定被调快了”这样的质疑声。但她没有过多解释,只是默默加大训练强度,“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,才能让这些声音消失”。

  从辞职那一刻起,师炜就常常面对价值观的碰撞,但于她而言,“价值观没有优劣之分,就像人生的选择,也没有孰对孰错,既然我选择了,而且做得开心,就没想过改变”。

  可有些改变正在发生。“很多女性和孩子的家长都会问我怎么才能加入赛车运动”,师炜希望联合企业品牌和赛事方,推动青少年赛事体系的建设,充当“引路牌”的角色,让更多人看到象征完赛的黑白方格旗,“当有人开始行动,结果就不远了”。

  梁璇(摘自《青年文摘·彩版》)

而是